资讯
您的位置: 分会介绍 > 分会概况
礼佛敬佛,更要觉知自心中的佛性正如

来源:历史的敬意

发布日期:2020-12-11

▲佛为众生说法,众生也需要有自觉觉他的自力精进

佛陀虽有不舍众生的大慈悲心,但佛法的修持还需要佛子依靠自己的精进自力,方能与佛之悲心契合感应。拜佛不是要依赖佛力而放弃自力,否则与佛法的业报学说相悖。佛力一定是通过众生的自力才能实现的,所谓“药医不死病,佛度有缘人”。佛陀的慈悲是平等普遍于一切有情的,没有佛子与非佛子的分别,也没有拜佛与不拜佛的分别。分别不在于佛陀的慈悲与智慧,而在于众生的业力。佛陀的慈悲如同阳光普照大地,但人的业力如同阳伞遮蔽了光芒,无法接受佛陀的慈悲,所谓“佛力不抵业力”。

▲菩萨、诸天也要念佛礼佛,向佛请教

佛法必依缘起,就拜佛而言,佛是增上缘,真正的因缘是众生的业力。以佛像作为增上缘,容易生起惭愧心、恭敬心、清凈心,才能获得佛力的加持,进而改变自身的业报。当然如果内心恭敬、清凈,即使没有佛像,向虚空或向墙礼拜也是同样的效果,因为佛的法身是无处不在的。但一般而言,凡夫一定要面对有形的佛像,才能生起清凈心来。也正如此,佛陀在大乘经典中才对佛教造像、礼拜佛像的功德大加赞叹。


▲明代观想念佛的高僧

古德曾说“诚则灵”“竭诚方能获益”,于此可见对佛法精诚至信的愿力,是。拜佛一定要做到“诚”方能有感应。“诚”是真实无妄、贯通一致的意思。拜佛之所以能有感应,是因为同类相应,即众生心与佛心一致。“诚”有深浅的不同,因此拜佛的感应也存在有无、大小的差异。首先,拜佛要身口意一致:身体礼拜、口里赞叹、心中观想。

▲护持佛法的天龙八部众

拜佛的重点不在形式,而在内心的真诚。但仅有内心的真诚,而没有外在的形式,也同样不够圆满。常听有人说只要心中有佛,何必拜佛?拜佛不是心外求法吗?这是证得无生法忍之后的境界,不是凡夫所能效法的,是执理性而废事修的知见。佛法是理事并重的,古德常说“事有携理之功,理无独立之能”。而且即使是证无生法忍的菩萨也要见佛闻法,因为开悟不是成佛,仍有很多修行上的问题需要佛陀的帮助,这也是广大众生和圣者在修行之路上,要视师如佛,一心念佛的因缘。